https://m.facebook.com/linbayyoyo/photos/a.351391595058430/1386506764880236/?type=3&source=57&__tn__=EH-R
以前就介紹過信功,台灣豬肉加工第一場,也是少數能出口熟豬肉到日本的廠商。
熟豬肉
熟豬肉
熟豬肉
因為很重要所以說三次。
信功從1998年獲得日本農林水產省肉品加熱指定工廠認證,為台灣第一家豬肉熟製品重返日本市場的廠商,至今豬肉熟製品銷日已22年,國內主要銷售到日本的熟豬肉廠商以信功、嘉一香為主,今年信功已經出口約3000公噸到日本。
信功就是一個很專業的廠商,但他目前不是出口生鮮豬肉,而是熟豬肉,明明台灣目前都是熟豬肉出口為主,但新聞都會營造台灣生鮮豬肉就要出口的感覺,信功的輸日的產品就以熱狗、火腿、叉燒肉為主。
這讓我想到前陣子有某豬肉大廠以進口肉台式加工出口的記者會,硬是被官媒洗成用台灣豬肉加工出口的感覺,大內宣萬歲。
政治人物要作秀的方式可以更符合現實一點嗎?以信功這樣專業及大量出口的對日輸出廠商,裝櫃的時候用的是封閉性的碼頭,避免產品的升溫,怎麼可能跟你這樣開著櫃子在那邊拍照,為什麼不穿著應該穿的設備在封閉的冷鏈碼頭裡面拍?這不是更適合說明產業的現況?而且還可以說明冷鏈的重要?
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政府總是要在一般民眾前面建立跟產業實務完全不同的思維,就像稻米明明都是插秧機插秧、割稻機割稻,然後政治人物來就變成彎腰插秧、彎腰割稻,根本跟現實不同,營造台灣稻米產業很手工的現象。
Ps.有人會質疑怎麼沒有棧板?冷凍肉或冷藏肉有時候為了增加可以裝疊的數量,會選擇不用棧板,打了棧板可能減少10-20%的裝疊量,再加上日本肉品進口商必然有封閉式碼頭,人工卸貨時可由棧板的形式順帶轉為符合當地使用的sku的模式,因此不一定會打棧板。